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必须继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基因。随着一系列优秀的红色影视作品登上荧屏,其带来了巨大的反响,意义不仅让人们重温那些撰写在教科书上晦涩难记的考点,更是从人民内心深处激起了对党和国家的热忱和对先烈们的缅怀与崇高的敬意,我们对于书本上的革命者一生的了解也不再是片段式的,寥寥数语可概括的,他们被生活形象的演绎出来,随着剧情的推进,作为爱国青年,作为新青年,他们在每一个时间节点做出的选择,我们都能够产生巨大的共鸣,同样在面对国家危难时刻,也激发出了我们高涨的爱国热情。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精心组织党史主题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发挥互联网在党史宣传中的重要作用。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由学生第一党支部同学自行组队,利用暑假进行《觉醒年代》中红色地标的探寻,分组情况如下表所示:
分组情况
| 探寻故居
|
组长:王爱佳
组员: 陈鹏越 徐思涵 李佳怡 李金璇
| 陈独秀故居李大钊故居
|
组长:郝英杰
组员:朱文雪 龚峥 刘晶玉 唐坤雅 庄琦钰
| 邵飘萍故居鲁迅故居
|
组长:齐影
组员:周静 刘宇 陈金凤 程宇男 古丽坎拜尔 苏宇婷
| 陈独秀故居鲁迅故居
|
组长:傅煜
组员:赵苑 徐熠 李淑婷
| 陈独秀故居鲁迅故居
|
通过《觉醒年代》中的相关地点,进行如下选址:
1.陈独秀故居
位于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
1917年,陈独秀应蔡元培之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时所居住的地方,后来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也从上海迁至此处。

2.鲁迅故居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
1924年5月至1926年8月,鲁迅在此居住。鲁迅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等文集和《彷徨》《坟》《朝花夕拾》中的部分文章。
这里是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鲁迅在北京的故居
房间内的陈设均维持原样,故居的所有布置陈设皆为鲁迅先生亲手设计。

3.李大钊故居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
从1916年夏至1927年春,李大钊在北京工作、生活十年,先后居住过八个地方。
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一家在石驸马大街后宅35号北院居住将近四年,这是他在故乡之外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

4.邵飘萍故居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魏染胡同30号,是1916年后在北京的住所。
邵飘萍是《京报》的创始人,这里既是邵飘萍故居也是京报馆旧址。

追寻五四足迹,重温峥嵘岁月。1919年的青年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青年的责任与使命,什么是青年的爱国热情,什么是真正的新青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责任,时过境迁,从以前的救图存亡到如今勇于创新,坚定自信,奉献国家,新青年的内涵在不断丰富与改变。然而五四精神没变,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品格没变,他们一同蕴含在新青年的常量定义中,随着时间永恒不变。在当代,新青年可作为一种目标,而当代青年作为实实在在的主体,为着这一目标不断奋斗前行。


在通过观看优秀红色影视作品激发学生探寻红色地标意味着,影视作品更加引人入胜,同学们能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党史产生兴趣,自觉探寻,自觉学习,自觉铭记,自觉实践,从而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效果。